醫生話你知乜野係 發展遲緩?

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醫生説,兒科醫生主要看兩件事:生長和發展。生長的意思是嬰孩隨年歲長大,高度、體重、頭圍等都會增加;發展則是持續過程,而且很神奇地彷彿早就定下先後次序,可以看成一個個里程碑。 譬如説,何時能控制頸部抬起小小頭顱?何時坐起?何時走第一步?小嬰兒能用小手拿東西嗎?什麼時候可以把幾個單字串連一起講?四周大時望到媽媽的臉會笑嗎?九個月至一歲時,看到陌生人懂得焦慮沒有?何時發現與同伴一起玩,原來更好玩? 兒科醫生很習慣偵出這些里程碑,包括大小肌肉的、言語的、社交的,一看到嬰孩十個月大仍然未曉得坐,便響起警號。可是它們啟動的先後程序受到遺傳、環境、成長與學習等因素影響,人人都有一點差異。如果一個孩童的發展,與大部分孩童比起來明顯落後,便是遲緩了。根據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小冊子,發展遲緩指「學前兒童未達到該年齡應有的能力,差距程度可以由少許到明顯。」 對很多家長來説,自閉症就是自閉症、AD/HD就是AD/HD,這些標籤背後伴隨大堆資訊,包括診斷、治療、發展軌道等等。偏偏發展遲緩似乎無以名之 孩子的發展確實是慢了,但除此之外,參考資訊相對貧乏含糊。 韓錦倫醫生説…
閱讀全文
  • 0

SEN學童轉普通小學等1年才評估 蔡若蓮:會加強家校溝通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特殊教育需要(SEN)子女關注組今早與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進行閉門會議,反映學前SEN學童過渡至小學階段支援斷層,以及融合教育對SEN學童支援欠針對性等問題,要求當局增加支援,蔡若蓮承諾會加強與家長及學校溝通,讓家長更了解學校提供什麼支援。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黃文杰表示,會面上有SEN學童家長分享照顧子女的難處,反映學前SEN學童過渡至6歲學齡階段出現斷層。 另外教育局向主流學校發放的學習支援津貼協助照顧SEN學童,但各校SEN學童需要各異,令學校提供的支援服務不到位、欠針對性,建議採用「錢跟人走」津貼模式,讓家長在學校支援不足時自行替子女從坊間購買服務,不局限於由學校安排,並向家長發通告說明其SEN子女所屬支援層及在學校可享什麼支援服務。 育有4名兒子的劉太表示,18歲長子、12歲次子及10歲三子同樣確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均不獲安排適切支援服務,其中長子和二子只獲安排接受言語治療,學習單字,劉太認為出現資源錯配,兒子享受不到關於專注力訓練的適當治療。至於三子就讀的小學,先按學生成績分類,由於三子學習成績好,不獲老師關注,結果兩周前曾出現情緒問題,對著老師對講機「嗌救命」。 吳…
閱讀全文
  • 0

個仔唔講野點算?家長自己可以做乜先?

個仔唔講野點算?家長自己可以做乜先? 孩子兩歲多了,仍未開始說話,眼見身邊同齡的孩子有些已經開始說短句,甚至和爸媽「有傾有講」,作為父母自然開始擔心孩子的發展——孩子會說話嗎?為什麼孩子仍不說話?如果孩子不說話,我可以做什麼去幫助他? 孩子學會說話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們必須建立好良好的基礎,才能學習運用言語。很多遲說話的孩子,就是在這些基礎上出現問題。 那麼,這些基礎究竟是什麼? 開口說話的基礎──語前技巧 語言學習看似是很自然的事,但其實當中牽涉孩子很多不同的能力,統稱為語前技巧。 以下是其中一些孩子在說話前要掌握的技巧: 共同專注 共同專注是指孩子能與成人一起專注於同一物件或事情上的能力,並會關心成人的反應,而不是只有自己沉迷其中。我們日常的溝通正是兩個人圍繞一個主題互相交流的過程,所以孩子與成人一起參與同一事情,是展開溝通前的一個重要基礎。 例子:當爸媽和孩子一起玩時,公仔在盒中彈出來,孩子會看大人的反應,再看看玩具。 輪流 和共同專注一樣,輪流亦是溝通的基石。試想想,我們平日談天不就是你一句,我一句嗎?孩子和成人於一個活動中輪流作轉,就是其中一個他們學…
閱讀全文
  • 0

升小學後跟進治療急減 自閉童情況倒退 家長指政府支援現斷層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承諾,將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納入常規服務,並承諾增加名額以達到「零等候」,惟計劃只涵蓋學前教育。有家長反映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升小後出現斷層問題,相關治療和學習訓練次數大減,學童能力出現倒退現象。 黎太的女兒現就讀小一,四歲時確診有自閉症,兩年後再發現同時有專注力失調和過度活躍症,升小學前曾接受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的服務,包括言語治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並由社工跟進個案,每月接受近8至9次治療,情緒波動漸受控。 惟去年升小一後,「本來有的訓練沒有了,不能再跟社署」,學校的支援只限於調整功課量、情緒支援和每隔一個多月才有一節的言語治療。黎太及後發現,女兒「以前識的事物全不記得,肌肉耐力倒退」,最後要自費替女兒購買坊間的言語及職業治療服務,每月花近3千多元,「用的都是積蓄,總有一天花光」,她盼政府提供學習支援劵,資助家長外購服務。 余太的兒子,現時諗小三,4歲確診有過度活躍症,升小一首天,校方已察覺他有特殊需要,小一整年為他安排小組訓練,惟升小二後,因名額有限而未能繼續參加小組訓練,其後發現兒子「學習好有困難,夜晚做功課做到11點幾」…
閱讀全文
  • 0

照顧SEN學童的辛酸 1名統籌主任對110名SEN學生:只有15分鐘食飯

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生需要校內的SENCO(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跟進,每間學校SEN學生人數不同,卻劃一只有一名SENCO,導致工作量大不相同。有在中學擔任SENCO的老師一人要照顧校內110名SEN學生,每周還得兼教12堂通職及家政,坦言吃飯時間只得15分鐘;亦有SEN學童等足一年未獲輔導,最終休學。 新一份審計報告分析2016/17學年SEN學生人數在各校分佈情況,發現處理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與SEN學生比例在學校間差異甚大,206所學校每名SENCO需照顧1至24名SEN學生,但有5所學校每名SENCO需照顧逾150名SEN學生,建議教育局採取措施處理。 廠商會中學是參加由關愛基金於2015/16學年推出SENCO試驗計劃的首批學校之一,該校由曾在特殊學校任教的盧美霞擔任SENCO,本學年共有110名SEN學生,76人屬學習困難較嚴重的第二和第三層學生,其中2名屬第三層的學生,分別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及自閉症,第二層學生中有4名有精神健康問題,大部分個案患抑鬱症。

廠商會中學是參加由關愛基金於2015/16學年推出SENCO試驗計劃的首批學校之一。(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閱讀全文
  • 0

言語治療專業在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下獲認證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四月十九日)宣布,香港言語治療師公會(言語治療師公會)在「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先導計劃)下獲得正式認證,獲授權為認可醫療專業團體,負責管理言語治療師名冊。言語治療是首個在先導計劃下獲認可的專業。 陳肇始教授與醫療專業人員聚會致辭時表示,認同先導計劃的重要性,一方面可確保醫療專業水平,同時透過為市民提供資訊,協助他們作出決定,保障市民福祉。 陳肇始教授續說:「在專業自主的原則下,政府推展先導計劃以強化現時無須進行法定註冊的醫療專業以學會為本的註冊安排,以期推廣專業的優良服務水平,並為市民提供更多資訊。」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學院)是先導計劃的獨立認證機構。根據學院的評估,言語治療師公會在團體的管治架構、運作成效、風險管理和質素改善、註冊標準、教育和培訓要求,以及名冊管理符合認證標準。衞生署基於學院的建議,向言語治療師公會發出正式認證。 言語治療師公會作為獲認可的醫療專業團體,獲衞生署授權可於其網頁及簽發予會員的註冊證明書上使用「認可標誌」,讓公眾容易識別。言語治療師公會會員亦可在名片上使用「衞生署認可言語治療師…
閱讀全文
  • 0

80後護士照顧自閉兒的真情剖白:別隨便批評小朋友「無家教」

自閉症兒童不好受,照顧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也不好受。80後媽媽Alice為照顧患上嚴重自閉症的4歲兒子瞬瞬,去年7月辭去月薪3萬多元的護士工作,甚至花光原本用作置業的首期,只求兒子每日有一小進步。作為自閉兒童父母,Alice對受盡白眼有深刻體會,希望市民不再隨便批評小朋友「無家教」,因為隨便的一句批評,傷害了無數自閉兒童家長的心。她又在facebook成立「迷路媽媽」群組,與同路家長共勉。 4月2日為「世界自閉症日」,聯合國訂下「世界自閉症日」,希望提升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的認識和關注。 4歲的瞬瞬年多前被確診患上嚴重自閉症,Alice坦言當時難以接受,甚至想過與瞬瞬一同尋死, 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的小孩會有問題,當時真的非常難過,不想成為家人的負擔,希望與瞬瞬消失後便沒有煩惱! 幸好,尋死只是一時衝動的念頭,Alice與丈夫四出尋找可以幫助瞬瞬的方法,報讀不同的訓練課程,接受各樣的治療,惟效果卻不太明顯,令Alice十分沮喪。 經過一年的治療,瞬瞬的進步並不明顯,Alice決定辭去護士工作,在家自己訓練。 瞬瞬除確診患有嚴重自閉症外,亦懷疑患上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閱讀全文
  • 0

訓練口肌改善吞嚥 防鯁喉意外

今年先後發生兩宗兒童鯁喉不治的意外,為不少家長敲響警號,更引起大家高度關注兒童進食的安全問題。其實除了食物大小和形狀,口肌發展及吞嚥時的肌肉控制不成熟,亦有可能導致吞嚥障礙,隨時危及性命! 文︰陳靜珊 「孩子始終是孩子,不要誤以為孩子變聰明了,生理上會因此成熟。」兒科醫生張傑指,鯁喉容易發生在孩子身上是因為他們的口腔肌肉尚未完全發展或是吞嚥時肌肉未能完全配合,「孩子一不留神,食物便會繞過正常進食的過程,跌進食道以外的地方,而氣管往往就是最常見的位置。」 進食時,除注意不要邊大笑邊進食和狼吞虎嚥外,亦要因應孩子的口肌發展及吞嚥能力給予恰當的食物。 粟米片加牛奶 屬高危食物 張傑表示,通常導致鯁喉意外的食物有兩類:一是魚骨這類引致創傷性的食物;另一類是糖果、花生、提子等會阻塞氣管的食物。一旦食物阻塞主氣道,有機會窒息致死;若阻塞其他氣道的分支,則會引起炎症。心樂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資深言語治療師及言語發展顧問范霈宜亦提醒,父母為孩子處理食物時,除了因吞嚥粒狀食物時難以控制,須切成條狀外,一些混合質地的食物亦要小心,尤其是混和固體及液體的食物,例如粟米片加牛奶,孩子有可能咬粟米片…
閱讀全文
  • 0